棲狀褐茸藻
屬於外子藻科,大陸稱為水雲科,藻體呈黃褐色至黃棕色,細如髮絲,不規則的分枝,質地柔軟光滑,大都呈絨毛狀叢生,高約3至10公分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及大西洋熱帶至溫帶海域,生長在湧浪較小的中、低朝帶潮池中或其他海藻上,台灣在各地的岩礁海岸經常可見,可當藥用。

 
褐茸藻
屬於外子藻科,大陸稱為水雲科,藻體呈黃褐色至黃棕色,細如髮絲,不規則的分枝,質地柔軟光滑,大都呈海綿狀團塊,高約2至4公分,下部以假根固著在岩石或其他藻體上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及夏威夷熱帶至亞熱帶海域,生長在湧浪較大的中、低朝帶潮池中或其他海藻上,台灣在北部、東北角、東部、恆春半島等地經常可見,其他地區偶爾可見。
   
鹿角網地藻
屬於網地藻科,藻體呈黃褐色薄膜狀,直立且叉狀分枝,基部彼此纏繞成疏鬆的團塊狀,高約7至10公分,寬僅約1至2公釐,基部較寬,全緣,頂端尖,且具有一個小的盤狀附著器
   
螢光網地藻
屬於網地藻科,藻體黃褐色,在水裡常會發出藍色的螢光,兩叉狀分枝,扁平薄膜狀,下部匍匐生長,以假根附著於岩石上,上部直立,高2至10公分,分枝寬3至5公釐。本種廣泛分佈於世界熱帶海域,從生於低潮線附近的岩石上,台灣在東北角和恆春半島偶爾可見。
   
厚緣藻
屬於網地藻科,藻體黃褐色,基部細柄狀,上部扁平扇狀,直立叢生,高2至20公分,寬3至10公釐,有4至7次叉狀分枝,頂端鈍圓或2淺裂,邊緣較厚。本種分佈於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大陸和菲律賓等溫暖帶海域,生長在低潮線附近的岩石上,台灣在北部和東北角偶爾可見。
   
匍扇藻
屬於網地藻科,藻體呈黃褐色,革膜質,扁平扇形,直徑約2至5公分,很像小型的靈芝,整片匍匐生長在低潮線附近及淺海的礁石上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熱帶海域,台灣在各地岩礁海岸偶爾可見。
   
樹狀團扇藻
屬於網地藻科,藻體呈黃褐色至橄欖褐色,革膜質,扇葉形,葉緣下捲,常有一些縱裂及同心圓花紋,高約5至20公分,基部較厚。本種分佈於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大陸、菲律賓和台灣等地的岩石海岸,大都整片的生長於潮池、低潮線附近及淺海中,台灣在北部和東北角偶爾可見。
   
南方團扇藻
屬於網地藻科,藻體呈黃褐色,膜質,扇葉形,常縱裂成幾個扇形面,高約5至10公分,有時可達15公分,扇面的邊緣內捲,腹面覆有一層石灰質,故略呈灰白色,且有一些縱裂及由許多細毛所形成的同心圓花紋。本種分佈於西太平洋海域,常整片的生長於低潮線附近及潮池中,台灣在各地的岩礁海岸數量很多。可食用,也可當飼料、肥料和醫藥之用。
   
囊藻
屬於萱菜科,藻體呈中空的囊狀半球形,直徑約2至15公分,長大後表面會有縐褶凹凸不平,新鮮時呈黃棕色,乾燥後會變成黃褐色,摸起來有軟滑的感覺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熱帶至溫帶海域,常呈小群落固著生長在潮間帶至淺海中的岩石上,台灣在各地的岩礁海岸經常可見。可食用,也可當飼料、肥料和醫藥之用。
   
小葉喇叭藻
屬於馬尾藻科,藻體呈黃褐色,高約5至20公分,葉狀體呈喇叭狀,中央部凹陷,直徑約1.5至1公分,葉緣具有十數個小鋸齒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溫暖海域,生長在潮池及低潮線附近,台灣在北部海岸偶爾可見,而東部、蘭嶼、恆春半島和小琉球等地岩礁海岸經常可見。
   
 

景文技術學院學生熱情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