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絲藻
屬於皮絲藻科,藻體呈紅褐色至黃褐色,重複正兩叉狀分枝,分枝圓柱狀或略扁,直徑約2公釐,粘滑柔軟,叢生,高約3至8公分,以盤狀固著器附生在礁石上。本種主要分佈於印度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,生長在湧浪較大的潮間帶中部礁石上,台灣在北部、東北角、恆春半島及蘭嶼等地偶爾可見,可食用。

 
輻毛藻
屬於乳節藻科,藻體大都呈橘紅色至黃棕色,直立叢生,高約1至3公分,重複正兩叉狀的分枝細小,呈圓柱形,直徑約1公釐,具有很厚的石灰層及輪生的細毛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海岸,生長在低潮線附近及淺海的礁石上,台灣地區在東海岸、恆春半島、小琉球、蘭嶼和綠島等地海岸經常可見。
   
扁乳節藻
屬於乳節藻科,藻體呈紅色至暗橘紅色,分枝扁平叉狀,寬約2公釐,光滑無毛,邊緣稍微加厚,被有石灰質,高約5至10公分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及大西洋溫暖海域的珊瑚礁海岸,生長在低潮線附近的潮溝邊、多毛類棲管、海綿及淺海的礁石上,台灣地區在東海岸、恆春半島、小琉球及澎湖群島等地全年經常可見,東北角海岸偶爾可見,可當肥料及飼料。
   
唸珠鮮奈藻
屬於乳節藻科,藻體呈紫紅色,光滑柔軟,且呈半透明狀,多回叉狀分枝,高約2至20公分,節間部大都呈倒卵形,長約4至10公釐,直徑約3至5公釐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溫暖海域,生長在中潮間帶至淺海的礁石上或砂中,台灣在北部、東北角、東部、恆春半島及小琉球的岩礁海岸偶爾可見,可食用。
   
白果胞藻
屬於乳節藻科,藻體淡紫褐、暗紅至淡紅色,有時帶一點綠色,直立叢生呈半球形,高5至10公分,直徑8至20公分,兩叉狀的分枝成圓柱形,光滑無毛,直徑約1至2公釐,常包覆著一層石灰質,尖端呈淡色的小白圈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及大西洋溫暖海域,生長在低潮線附近得潮池即淺海中,台灣在各地的岩礁海岸常可見大量生長,可當肥料、飼料及醫藥之用。
   
軟粉枝藻
屬於蠕枝藻科,藻體略呈紫褐色細圓柱形,除靠近尖端處之外,大都鈣化成灰白色,其兩叉狀分枝多且規則,直徑約1至1.5公釐,叢生呈高約3至10公分的半球形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—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熱帶海域,大都生長在湧浪較小的中潮帶至低潮帶的潮池或潮溝旁的礁石上,台灣在東北角、東海岸、恆春半島和小琉球的岩礁海岸偶爾可見,可食用及醫藥之用。
   
巢沙菜
屬於沙菜科,藻體呈紫紅色至紫綠色,團塊狀叢生,直徑約5至15公分,分枝細小圓柱狀,末端尖銳,直徑約1至2公釐,質地脆弱,彼此緊密黏結,在水中常會發出紫色的螢光,尤其在夜間特別明顯。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熱帶海域,生長在潮間帶的潮池及低潮線附近的岩石上,台灣在各地的岩礁海岸整年均經常可見,可食用、醫藥用,當肥料、飼料及製造洋菜等。
   
 

景文技術學院學生熱情製作